本篇微信借鑒師曉蕊醫師和劉峰主任醫師撰寫的“牙體預備中的空間設計――功能考量”的內容,引出trios給出的完美解決方案。
牙體預備技術的核心并不是簡單地磨除某個數值的牙體組織,而是在滿足三大原則的基礎上創造空間。
空間是一切事物發生、存在、發展的基礎。修復體和預備體就像是一對爭奪空間的對手,唯有雙方實力均等,才能保有自己的空間而達到和平。所以牙體預備技術的核心不僅僅是創造空間,而且要創造出適合的空間。適合的空間,指可以滿足牙體預備三大原則的最小空間,也就是可以達到良好修復效果前提下的最小預備量。在該空間條件下,修復體和預備體二者的空間被合理分配,在為修復體創造足夠空間的同時盡量多的保留預備體的空間尺寸。
在牙體預備中的空間設計――功能考量中,我們已經探討了在功能恢復和獲得方面的考量,本文將從美學、就位道和材料等角度進一步探討。
近年來,在國內外業界都有這樣一個趨勢:無論培訓還是講座、會議、書籍,只要是與美學修復相關的內容,都會受到最為廣泛的關注。
與此同時,患者層面僅僅因為美觀需求尋求牙科治療的人數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在前牙區域,特別是大范圍前牙修復的空間設計時,美學考量往往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里提到的美學考量,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醫師的美學考量,建立在系統的美學相關專業知識基礎上,近乎“完美”甚至有些“嚴苛”;另一方面是患者的美學考量,建立在患者主觀審美基礎上,追求“個性化”有時候甚至希望存在少許“瑕疵”。
在空間設計之前,首先需要完成的是這兩方面美學考量的協調統一。同樣一個病例,在不同美學考量下,其空間設計的需求可能完全不同,在溝通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牙體預備空間設計的過程,實際上是模擬最終修復體的排列及形態,判定其與現有口腔狀況的差別,通過設計來獲得消除或減小這種差別的必需空間。在這一過程中,制取研究模型、制作診斷蠟型(diagnostic wax-up),在診斷蠟型的基礎上利用硅橡膠印模材料制作口內樹脂罩面(mock-up),是目前最常用、最可行的設計流程。在研究模型上,醫師可以更加客觀地評價患者的美學缺陷,通過分析、計算,確定初步的美學目標;再通過診斷蠟型的制作,體會達到目標的難度、可行性、需要去除的牙體組織量等等,進而與患者溝通,最終通過樹脂罩面的制作真實呈現在口內的三維效果。一方面帶給患者更加直觀的感受,避免治療效果的過度夸大,有助于將患者的心理預期調節到合理的范圍。另一方面醫師通過制作診斷蠟型,可以體會到很多未來在患者口內進行牙體預備操作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細節。
對于美學設計目標確定更有意義的工作是臨時修復體的較長期試戴,國外有學者將其稱為微笑體驗(travel smile)。在患者對樹脂罩面的效果感到基本滿意以后,為使患者對美學目標有更深層的感受,在更多細節上準確確定美學目標。這個臨時修復體有時需要很少量的牙體預備,使得臨時修復體獲得一定的空間和強度,達到較長時期戴用的效果;這個時期如果剩余牙體組織相對比較完整,臨時修復體具有一定的強度,可以考慮不進行粘接,可以讓患者自行摘戴,以便患者更方便的體會修復前、修復后的變化和差異。微笑體驗帶給患者的是非常實際的體驗,不僅能夠看到發生在牙齒上的變化,更可以體會這種變化給整個口腔帶來的感受,以及對功能帶來的影響;颊呖梢栽谶@個階段對修復后效果提前適應,并且可以非常有針對性地提出調整意見,這些都會為最終治療效果滿意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很多醫師開始采用電腦模擬設計的方法替代上述傳統模式,以數字化微笑設計(digital smile design,dsd)為代表。這類設計方法通過對患者頭面部及口唇影像的牽拉修改、替換、復制等處理,形象化的呈現最終修復體的排列形態。通過一些專門設計的軟件,醫師可以更加簡便迅速地掌握該項技術。在數字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手段。但是由于這種技術目前仍停留在圖像的二維層面,并不能直觀的體現三維方向上的空間需求,對于空間設計而言稍顯不足,3d-dsd將會是未來研究改進的一個重要方向。
空間設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原則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牙齒以外的修復空間,盡量減小對原有牙體組織的損傷。
所謂“可利用的牙齒以外的修復空間”,通常是指原有牙齒位置與設計的理想牙齒位置之間的空間。如圖1示,與符合美學設計的牙齒排列相比,原有牙齒位置更偏向腭側,那么原有牙齒唇面到設計位置之間的空間就是“可利用的牙齒以外的修復空間”;對于切端加長的病例,原有切端與設計后切端之間的距離就是“可利用的牙齒以外的修復空間”。在進行牙體預備的空間設計時,醫師可以在這一空間內直接進行修復體的制作,從而大大減少牙體預備的量甚至做到無牙體預備,最大限度滿足生物學原則。
1、顏色是最直觀、最容易評判,同時也最容易產生美學分歧的一個美學修復要素
有時,患者追求“好萊塢白”效果的牙齒,但從醫師和技師的角度會覺得這樣的牙齒顏色失真,不夠自然;有時,醫師認為患者的牙齒從仿真的角度應該有一些斑點、黃染,但在患者眼中一個“新牙”還存在這些“缺陷”是不可接受的。
不同的顏色需求決定了不同的空間設計方案。在牙體預備空間設計時需要從基牙的顏色、目標修復體的顏色及目標修復體的透明度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
2、基牙的顏色與目標修復體的顏色共同決定牙體預備時唇頰側空間的設計
基牙顏色越正常,目標修復體的顏色越遮色,修復體需要的顏色空間越小,相應牙體預備的空間要求也越小。
反之,基牙顏色越深,目標修復體的顏色越通透,修復體需要的顏色空間越大,相應牙體預備的空間要求也越大。而對于牙齒顏色相對正常、主觀上又不希望改善的患者,醫師在進行空間設計時一般不需要考慮顏色的空間要求。
氟斑牙的患者,牙齒顏色異常主要集中在牙釉質,牙本質顏色通常比較正常,所以空間設計時顏色空間要求不是很高。
四環素牙,特別是中、重度四環素牙的患者,牙齒顏色異常累及牙本質,且越接近牙本質深層顏色越深。因此,醫師在進行空間設計時,一般預留非常充分的顏色空間,或者盡量保留牙釉質,爭取利用外部空間。
3、目標修復體的透明度主要影響主要影響切端的空間設計
全冠修復體切端的預備量通常在2mm左右,大面積修復的病例可以參照這一標準。但如果需要高度仿真修復個別前牙,具體的空間設計量則需要根據患者對切端半透明特征再現要求的個性化來確定。對于半透明特征非常明顯且范圍廣泛的病例,切端可能需要超過2mm的空間設計;對于半透明特征非常不明顯的病例,切端的空間設計量即使不到2mm也能達到完美的仿真效果。
綜合上面所述,不同的修復材料,不同的牙位,我們所需要的備牙空間都是不一樣的,既要達到美學修復的理念,又要盡量降低備牙量,單憑醫生的經驗去備牙,其實挺難的,而現在我們可以輔助計算機的計算功能就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trios的咬牙合空間評估功能,我們可以利用右邊的這把尺子,提前設定我所需要的備牙空間,智能檢測,咬牙合空間不足或者太緊都會給予顏色的提示,這個功能不僅能完美的備出所需要的空間也是醫生提高備牙水平的好幫手。
— end —